农历的“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的民间,都是一个比较热闹的节日,甚至还要举办一些民俗活动,比如祭祀、庙会、美食等等。因此,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不仅是个传统节日,而且民风习俗众多,而今年又恰逢龙年,就应该更加热闹一些了吧。
所谓的“龙抬头”,即农历的“二月二”,又称之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年的仲春之初,“龙角星”要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来,故称作“龙抬头”。因这一星象的出没,与降雨有关,古人又认为是龙在掌管下雨,而降雨又直接决定着粮食收成和老百姓的生活,所以“龙”便成了农耕社会中最主要的“图腾”。在古代的农耕文化中,“龙抬头”预示着阳气上升,雨水将增多,万物开始生机勃发。为此,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龙抬头之日,作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应该说,“龙抬头”源于古人对自然天象的一种崇拜,这也和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对农耕文化的对应有关。由于“龙”是古代神话里生活在大海里的神异生物,而且还能掌控行云布雨,所以常被人们用来象征祥瑞。为此,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一天会以龙为节,祈求吉祥的神龙能保佑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抬头”虽历史久远,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有记载,还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节日的相关活动很多,且大多会围绕着对美好龙神的信仰展开,虽然地域不同,习俗各异,但都是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的。
在我国的民间,素来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并且是和风化雨的主宰,而“龙抬头”,则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拜村社、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等活动,以求一年的吉祥丰收,并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好日子。因为“春雨贵如油”,所以要祈求龙神行云布雨,除祭拜仪式外,还会唱大戏以娱神。此外,民间还有剃龙头、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煎焖子、吃猪头肉、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忌动针线等等各种习俗。典型的习俗是“二月二”这一天,许多人都要理发,并称之为“剃龙头”,来预示一年有个好的开始和兆头。
吃龙食。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民间在饮食上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尤其是北方,老百姓的饮食更是多以龙为食品的名字。比如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作“龙拿珠”,吃葱饼叫作“撕龙皮”等等。总之,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然而,这些都是用来寄托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的。
起龙船、舞龙。在古代,二月二龙抬头是祭祀龙神的日子,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江湖河海的水畔去焚香上供进行祭拜,祈求龙神能够风调雨顺,以保佑老百姓五谷丰登。有的地方则会举行“起龙船”活动,请龙出水,祈盼事事吉祥顺心。二月二“龙抬头”,自然少不了舞龙,各种各样的巨龙跟着绣球做出各种动作,扭、挥、仰、跪、跳、摇等许多姿势,而舞龙更是祈求平安和丰收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民俗文化。
望子成龙。相传,农历二月初二是主宰功名之神文昌神的诞辰之日,所以旧时人的往往喜欢在这一天,让孩子的开笔写字,取龙抬头的吉祥兆头。并且会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以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后能识文断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之一。真可谓“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啊。
放龙灯、敲龙头。黄河流域在二月二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会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草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将其点燃,为龙神照路,借此娱乐,同时也传递出人们的一种美好祝愿。而在东北的部分地区,二月二早晨时,用长杆子击打房梁,称之为“敲龙头”,把龙唤醒,以保佑一方平安。有的地方还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五谷丰登,仓盈囤满。击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炕沿等,以惊走蛇、蝎等毒虫,以不受其害。
撒灰引龙、打灰囤。在山东部分地区农村,二月二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这一天,天蒙蒙亮时,家家户户就开始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的房子外围墙根密密地撒上一圈,因为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被叫作“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来。除此之外,每家每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大圆圈,中间放上五谷和硬币。代表粮屯和钱屯,有的还撒成梯子状,以表示囤的高大。以祈望粮食丰收和财源滚滚。
欢迎光临 杏吧_性吧_sex8_杏吧有你春暖花开 (http://www.yuepaorenqi41.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