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龐統第壹策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by 浙東匹夫
2022-2-19 20:45
張飛從龐統了解了最新的軍情後,加上早已做好出擊準備,幾乎立刻就要宣布全軍開拔,他自己也急著披掛上馬,開始遠征。
這幾年,張飛也算是夠憋屈了,劉備稱帝之前,他還撈到了不少打仗的機會,還有獨當壹面的。但是劉備稱帝之後,他三年都被安排在各處打防反,都是在次要戰線布防。
也難怪他如此急切,以至於明明距離敵境還有數百裏行軍距離,壓根兒就不該披甲行軍,他都忍不住先披掛好了趕路,寧可路上多換乘幾匹馬,簡直精力旺盛到無處發泄。
那架勢,比霍元甲憋了壹肚子氣、壹拳砸翻壹個自己徒弟、然後大吼喝問“這壹拳二十年的功夫!妳們擋得了麽!”時還要暴躁。
龐統跟張飛共事還不滿壹月,張飛對於龐統還沒到言聽計從的程度,兩人的合作還在磨合期,還需要更多時間來形成徹底信任。
當然這其中的問題並不都在張飛,張飛對士大夫有才華的人態度還是不錯的。
關鍵是龐統自己也多多少少有點恃才傲物,哪怕在中樞當過幾年基層的參謀官,還依然有點不屑於討好上級。
此刻,軍情匯報了壹半,張飛就要走,龐統也忍不住調侃:“車騎將軍切勿急躁,不如聽完了全部東邊的軍情再說。”
張飛放下剛找到的馬鞭:“還有甚好事?袁熙都去了強援,莫非先生還要勸我別分散兵力、不要連中山、常山壹起收下?”
龐統拿著小折扇笑道:“將軍有進取心,統豈會阻攔,這點目標,還不至於冒進。將軍要是聽完了後面這條消息,說不定還會覺得目標定小了——
今日剛剛接到從口外草原上來的騎兵斥候線報,是壹隊衛將軍身邊的精銳親衛騎兵送來的,說他們八日之前,就已經安然駛抵遼東沓氏港,五日前又抵達遼東昌黎縣的外港徒河。
在海上壹路都沒有遇到曹軍阻攔,也沒有發生戰鬥。看來是因為大海茫茫,曹操從徐州東海、青州東萊往返三韓的船隊和巡哨,沒有撞見衛將軍和鎮南將軍,就這麽安然通過了,比原計劃還順利。
衛將軍順利抵達後,就成功與遼東糜府君聯絡上了。糜府君對衛將軍與鎮南將軍極為禮遇,讓大軍略作休整。
衛將軍還派出百騎斥候、用馬三百匹,從口外草原迂回而來,至雁門由馬邑入口,今早才把情報送來,約將軍伺機夾擊。”
張飛聽了,簡直要壹躍而起,心中越發焦急於建功立業了。
都怪其他方向形勢太好!那些做局的同僚發現有把高幹調開的機會,所以壹再讓他多拖了近十天,制造目前的形勢,結果居然連趙雲都安然抵達遼東了!
按照戰前的計劃,張飛當然知道,趙雲的目的只是幫助糜竺協防遼東,絲毫沒有進攻任務的。他和太史慈壹個負責陸路,壹個負責海路。
在航海行軍北上的過程中,如果被如今已是曹操下屬的孫權部將,或者陸遜的海船攔截了,太史慈還得負責護送趙雲,把敵人的攔截戰船幹掉。
誰知,因為大海茫茫,加上采用了新式航海法,壹開始的計劃有點多余,壓根兒就沒被曹軍的海船撞見。做了那麽多準備,都白做了。
不過,從戰略的角度來說,寧可有備無患,反正做參謀預案的時候料敵從寬,也沒多大成本,能確保戰略順利實施比什麽都重要。
張飛並不知道趙雲那壹路具體怎麽做的,而且抵達遼東後又是怎麽通過草原和雁門這邊溝通,便重點追問了這些問題。
龐統顯然是梳理完了情報才來見他的,倒也都弄清楚了,壹壹解釋:
趙雲和太史慈之所以能順利在東海上航行近半個月沒被人遇見,主要是采取了“經度航行法”(當然龐統並不知道這個航海術語),簡單來說就是從長江口舟山群島入海後,讓沙船隊壹直往正北方航行。
這種航行,比原先相對靠近海岸線的航行,要節約不少時間,因為離岸遠,茫茫大海上才不容易被發現。
而且可以筆直抵達青州的東來半島附近時,才需要稍微繞壹繞,繞過東萊半島尖端後,再北上渡過渤海海峽抵達沓氏。
這種措施看似就幾句話的事兒,平平無奇,但真正接觸過航海和海戰的人,才知道這裏面也是有難度的。同時期其他航海事業基本上還停留在離岸不到壹百裏的近海航行,敢這樣直接按照羅盤指北壹直往北開的,就算是海軍名將之才了。
要不是太史慈久居東萊、遼東,為糜竺執掌海軍數年,又在長江、南海反復實戰歷練,換個將領還開不好這種連續半個月不靠岸補給的航線。
當然這樣行駛也不是不用付出代價的,對趙雲而言,代價就是隨船無法再攜帶大批的騎兵用戰馬。因為馬匹經受不起連續半個月的風浪顛簸和不靠岸補給,就算活下來,質量和使用壽命也會大打折扣。
不過好在這次是支援遼東戰場,所以太史慈在出兵之前跟趙雲商議行軍方略時,提到這個取舍後,趙雲赫然發現,可以規避掉這個問題——遼東糜竺別的不多,就是馬匹多,那是典型的北方邊境產馬區。
所以,趙雲完全可以不帶馬匹只帶嫡系的精銳騎兵,坐船到遼東後,問糜竺要馬,用糜竺的馬打糜竺的仗、辦糜竺的事,很公平。
唯壹的缺點是,趙雲的騎兵抵達遼東後,無法立刻形成戰鬥力,因為騎兵換新的馬匹後,需要壹段時間的磨合、熟悉自己的馬。但協助糜竺先打打內線防守戰絕對是綽綽有余了。
最終,趙雲帶了三萬人航海支援,其中壹萬嫡系的幽州騎兵老兵,也算是榮歸故裏,還有兩萬是太史慈的水兵。
趙雲也想得很清楚,當初林邑滅國之戰回來後,因為海路遠征的士卒折損了三分之壹,活下來的都是適應了從南到北海洋氣候的精銳、資歷豐富士兵,應該好好珍惜。
當時他就給劉備上過表,請求以後海陸軍分治,別讓經驗豐富的海軍士兵再去打陸上消耗戰了。劉備覺得有道理,跟李素商量之後,也批復準許了。
所以這次趙雲的三萬人,有兩萬會盡量不參加陸戰,只負責海路攔截和渡海運輸,真要到岸上打硬仗,就靠那壹萬幽州騎兵,還有糜竺、徐榮的本部兵馬。
至於最後的途徑草原送信、跟張飛互相聯絡,這事兒如今其實也沒想象的那麽難。主要是遼東那邊近年來關外的遊牧蠻夷也被征服得比較好。
烏桓殘部其實早就徹底臣服了,十二年前劉備在遼東的時候,就征服立威得很不錯,而劉虞壹系在草原諸胡中威望又高。袁紹竊據劉虞的名分遺產後,對烏桓也壹直懷柔控制。
其他遼東那邊主要是扶余人,這幾年也被糜竺的邊境貿易政策挑撥、加上徐榮的軍事打擊,收拾得服服帖帖。
徐榮主要是靠直接殺伐立威,把刺頭部落拔了,壹個個全滅。而糜竺是利用商人的奸計,壹拉壹打,試圖在草原建立起貿易秩序,只跟有授權的扶余部落邊貿,搞榷場特許制度。
哪個部落對大漢最友好最臣服就跟誰做生意,把草原上值錢的物資賣給他。如果出現反復,找到借口,那就拉另外壹個部落來互市,挑唆他們自相殘殺。
或者是確保徐榮對某個部落動手時,其他部落承諾繼續跟著大漢貿易,幸災樂禍樂於見到大漢幹掉競爭對手。
總而言之,趙雲的精銳斥候要安全通過遼東和遼西,乃至三郡烏桓之地,小心點完全是做得到的。
最後剩下的麻煩,主要是雁門和代郡這壹側北方關外的鮮卑部落。鮮卑人壹直對大漢是完全敵對的,跟烏桓、扶余完全不是壹個概念。
但好在去年呂布被逼出關外去,搞鮮卑人頭貿易後,雁門和代郡兩郡以北的草原上,兇頑的鮮卑部落已經大大減少。
呂布現在就是死扛著拿原本拓跋力微的王庭盛樂城作為自己的新根據地,否則呂布自己都無家可歸了。這都是在為自己的生存空間而戰,殺了的鮮卑男人砍了人頭還能換軍需和財物,當然要努力加班了。
這才有了北方草原上小股人馬暢通無阻的現狀,從遼西走廊到雁門郡以北的馬邑,實際距離足有壹千五百裏,居然騎兵隊壹人三馬走六天也能建立起聯系。
……
把最新敵情徹底理順之後,龐統順勢勸說張飛微調壹下進攻戰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戰果。
張飛態度很明確:“只要不耽誤進取的速度,方略細節都可以商量,但要是讓咱拖延尋敵決戰的時機,那就不用想了。如今我軍局勢已經那麽好,就是搶功的時候,誰下手快誰首功。”
龐統耐心解釋:“不會拖慢將軍進兵速度的——將軍不是說,因為形式變化,要連山南的常山中山壹起收入囊中麽?
那我軍本來的沿桑幹河壹路進兵,本來就得調整為沿桑幹河、滹沱河兩路進兵。北路為主力,也是原計劃的進兵路線,走燕山北麓,先行出發,目標是收取代郡、上谷,而後由十二年前陛下討平張純時修建的居庸關,越燕山奔襲薊縣。
南路走燕山南路,由恒山—燕山與太行之間的井陘口直撲常山真定,而後由無極轉向中山。我以為,此法可以防止北路單線進軍時,縱然奪取了代郡、上谷後,依然被阻擋在燕山居庸關的風險。
因為燕山南路也有了壹支偏師,可以襲擾敵軍背後,互為呼應,瓦解敵軍對燕山內長城的堵口,確保把大軍主力全部順利放進薊縣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