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錢謙益:我們討伐紅夷人,正是符合聖人之言讓他們沐浴王化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壹行人在西苑裏走著,
朱由校在前,張好古和魏公公在兩側稍後,而後方跟著大批的侍衛舍人,西苑內因為建起了大明皇家科學院和朱由校的私人工坊,為了保持西苑的環境,特意移植了不少花卉植物。
走著走著,朱由校在壹處小亭停下:“錢閣老的文章,師父妳看了沒?”
朱由校說著轉身看向張好古,眼神中帶著壹些莫名的意思。
張好古點點頭:“錢相的文章,臣讀過了。”
伸手示意張好古坐下,朱由校徑直落座,後面的舍人將茶水糕點快速端上來,動作非常迅速。
“對錢閣老的文章,有什麽想法,徑直說吧。”朱由校說道。
張好古笑道:“臣能有什麽想法,錢相有此覺悟,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朱由校從袖子裏拿出壹疊紙張來:“於國於民,是好事不差,但其緣由,還是為了壹己私利。”
“想想大明開國之初的賢臣良將,想想隨著太宗皇帝征戰漠北的那些國之柱石,再想想陪著宣宗開創盛世的三楊,想想土木堡盡赴國難的文臣武將……”
“那麽多忠臣良將,那麽多國家柱石,祖宗先輩們把這座江山傳下來,可到了後面……”
“文臣結黨營私,武將荒廢兵事,邊關缺少糧餉以至於將士缺衣少食忍饑挨餓,就連軍械甲胄都是良莠不齊,他們只顧著自己賺錢,根本不顧朝廷的死活,他們想著把皇帝放在宮裏當作壹個泥塑,他們說什麽,皇帝做什麽,如此就能迎來盛世。”
“呵,官宦士紳的盛世……朕就知道,他們沒壹個考慮到如此舉動會不會給朝廷引來什麽災禍,妄動兵戈會不會給天下百姓帶來負擔苦難,他們凈想著朝廷出兵好以此謀取私利,畢竟是朝廷出兵出糧,他們不需要上戰場,也不需要花錢,等著後面接收利益就好。”
“想的是真好啊,如今朝廷,也真的按照他們的意思要動兵了……”
“真是……六朝何事,凈是門戶私利!”
張好古說道:“不管是為了壹家私利,還是處於何種目的,他們的意圖,終歸和朝廷不謀而合。”
“陛下,論跡不論心,所謂家國天下,家尚在國前;能在考慮自家利益時,顧忌朝廷利益的,已經是難得的忠臣了。”
“如今能把這些士紳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捆綁在壹起,對朝廷來說,也是好事。”
朱由校抿了口茶:“雖然眼下的情況和朝廷的推動分不開,但次次想到這些人在背後賺足了金銀,朕就感覺心情不爽利。”
“這件事,不可能只讓朝廷出錢。”
“南邊那些商賈士紳既然想著更多的利益,想著去泰西之地賺那千百倍的利潤,他們就得拿出真金白銀來,這壹戰朝廷是為了未來打的,不是為了他們的私利打的。”
張好古明白了,自家這位陛下還是脾氣上來了,畢竟是統禦天下十二載的帝王了,向來都是我想幹什麽幹什麽;如今卻成了士紳商賈推動著朝廷幹什麽,身為掌握天下大權的至尊,朱由校自然不高興。
哪怕這是他有意推動的,但這些士紳商賈真這麽做了,他依舊不高興。
“臣明白了,臣壹定給陛下從那些士紳商賈裏榨出錢來。”張好古說道。
朱由校滿意的點了點頭,壹旁的魏公公趁機說道:“張師傅,妳可不知道這些士紳多有錢,他們存錢,那是壹車車的金銀去存啊!”
“憑著朝廷的天威從海外賺足了金銀,卻不給朝廷孝敬,這些士紳的心都壞了!”
顯然,魏公公手下的東廠番子探查到了不少消息啊。
從西苑出來,張好古忽然瞥見壹個有些鬼鬼祟祟的身影,那個人怎麽看著,那麽眼熟呢?
“少爺,看什麽呢?”張安有些不知所然。
“沒事,去吏部吧,走了走了。”張好古笑著說道。
不明所以的張安撓了撓頭,跟在張好古後面慢悠悠的走著,他怎麽總感覺自家少爺有點事呢?
張好古在吏部待了還沒幾刻鐘,小吏就來通報,說是錢謙益來了。
“來的還真快,快請錢相進來。”
張好古說著起身去迎接,走到正堂時就看到壹副好相貌的錢謙益迎面走來:“元輔,老夫過來叨擾了。”
“錢相客氣了,妳我之間這就生分了,快請。”張好古也是很熱情的邀請錢謙益。
兩盞清茶端茶上,裊裊水霧升騰,茶香開始飄溢。
“這茶,不壹般啊!”錢謙益眼前壹亮,這等好茶,他之前可享受不到。
“說是什麽四川的茶,我也不太懂,下面人知道我喜歡喝點茶,就給我送來幾兩。”張好古說的很淡然。
錢謙益看著張好古,眼中是說不完的羨慕,二十八歲的當朝首輔,擔任首輔七載,治得大明國強民富,這般尊崇的人物,想要什麽真的就是壹個念頭,他也想體會這樣的風光。
畢竟起碼沒有人專門為了他這個內閣閣老,去四川收購這等好茶,這茶壹錢,價值多少他都不敢去想。
“錢相來找我,所為何事啊?”張好古笑瞇瞇的看著錢謙益。
錢謙益回過神來,笑呵呵的捋了下胡子:“老夫來找元輔,為的是壹件大事。”
“近日民間輿論,元輔也都知道,而朝堂上的百官上奏,元輔有何看法啊?”
張好古沈吟著:“征討紅夷人這事啊,南洋的紅夷人固然可惡,但眼下他們已經乞和了,朝廷也已經在討論從禮部挑選合適人選去和紅夷人討論此事。南洋之地,形勢錯綜復雜,諸國關系混亂,又有泰西之地的尼德蘭人,也就是紅夷人,還有弗朗機人……”
“這南洋的環境這麽復雜,其氣候又酷熱難耐,多雨水,朝廷眼下以火器為主,火藥可不能遇濕,更何況其氣候非北方軍士所能適應,兵戈不能輕動啊。”
“依我之見,既然紅夷人已經投降了,還給了賠償的款子,那放他們壹馬也未嘗不可,畢竟人家遠在泰西之地,萬裏迢迢來大明做生意,冤家宜解不宜結啊。”
錢謙益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張好古,這話是妳張好古能說出來的?
當初打遼東,打蒙古,打安南,在國內殺人的時候,妳張好古多硬氣?殺得那叫壹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眼下面對泰西蠻夷,妳告訴我冤家宜解不宜結?
錢謙益搞不懂張好古在想什麽了。
民間的輿情推動顯然不只是東南沿海那些士紳官宦在推動,這壹點他錢謙益無比確認,背後若沒有朝廷的人在推動,他敢把面前這張桌子給吃下去!
可,為什麽張好古表現的這麽不想打呢?
錢謙益思索了片刻,笑著說道:“元輔啊,這紅夷人乃不臣之蠻夷,劫掠南洋財富,欺淩我大明藩屬,若不施以嚴懲,朝廷威儀何在啊?”
“更何況,紅夷人在南洋占有諸多肥沃土地,這些土地產糧那可是壹年三熟,足以給朝廷提供額外的糧食,如今這氣候越來越冷,北方的糧食未來必定會面臨幹旱和冰凍所造成減產的情況。”
“這南洋的種植園對朝廷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啊。”
張好古笑道:“交祉那邊,黃總督已經在發動交祉百姓開辟更多的田畝了,那裏也有不少良田,足以為朝廷提供充足的糧食,加上如今朝廷推動番薯和土豆,這些東西可都是產量大的好糧食啊。”
番薯土豆,錢謙益嘴角抽了抽。
這些東西產量的確大,但好吃,還真不怎麽好吃。
第壹次吃是感覺不錯,但吃多了還是不怎麽樣。
畢竟這些東西只是運來的初級版本,壓根不是後世那些精挑細選培育的新種,其最大的,是保證產量,能吃,填飽肚子,口味這東西,就不用提了。
但不得不說,能吃,產量大,這兩點就足以穩定大明億萬百姓了,而且工科院的農學學士們也在研究怎麽改良土豆和番薯的味道,所以說這些打動不了張好古。
見錢謙益有些糾結,張好古主動問道:“錢相,妳把妳的想法,詳細說說看嘛。”
聽到張好古這話,錢謙益也不在糾結糧食的問題,他從袖子裏拿出壹份奏折遞給張好古:“元輔請看,這是老夫梳理的征夷策。”
張好古看了看錢謙益寫的征夷策,這份策略沒有什麽華麗的辭藻,也沒寫什麽假大空的東西,通篇幹貨,很符合目前天啟朝的主流,簡潔實用。
這份征夷策讓張好古確認,東林黨和東南那些士紳官宦的確是對此事上心了,他們全力推動,輔助錢謙益,不僅僅是為了南洋的利益,更是想把東林黨在朝中那搖搖欲墜的根基給穩固下來。
這份征夷策就是最好的佐證,上面詳細列數了南洋的紅夷人所擁有的實力以及南亞地區紅夷人的部分情況,並提出了自己的構思,朝廷要組建多少大軍,軍械如何配備,後勤如何維護。
以先平定南洋的紅夷人為前期目標,將這裏變成大明遠征軍的橋頭堡,隨後經略南亞的紅夷人,將這兩地的紅夷人盡數平定後,在南亞駐軍威懾地方同時大力發展水師,組建更龐大的艦隊以南亞為根基向泰西之地進攻,直至打到紅夷人的本土去。
看著這份征夷策上羅列出來的種種數據,張好古微微頜首,這東林黨中,還是有人才啊,這些東西可不是那些滿口道德仁義的偽君子能弄出來的。
沒有真才實學,羅列不出這些詳細的數據。
這份征夷策,可以當作廟算的壹份重要文件來使用了。
看完征夷策,張好古沈吟片刻:“錢相看來是做足了準備啊。”
錢謙益笑道:“為了朝廷計嘛,這泰西之國四處劫掠金銀,何其富裕,若朝廷能直通泰西之地,那賺回來的就是金山銀海,足以讓朝廷的稅收再上幾個檔次,倒是朝廷有充足的金銀來修建馳道興修水利,還可以發展艦隊去各片大洋做生意,這不是好事嗎。”
“是好事不假,但錢相考慮過朝廷要花多少錢來完成這個計劃嗎?”張好古笑問道。
不等錢謙益說話,張好古便列了壹份數據:“征討南洋的紅夷人,很簡單。他們在南洋的地盤就那些,朝廷發動王師,按三萬大軍為例,所需兵船就是壹百艘,而供給這三萬大軍的後勤糧秣軍械,起碼需要壹百艘船分兩波日夜運輸,而保護兵船和糧船,又需要起碼兩支艦隊,壹百艘以上的戰船沿途護送,同時還要有戰船負責戰爭初期的火炮壓制。”
“這麽多戰船,這麽多兵馬,朝廷每月的支出有多少,錢相算過沒有?而拿下南洋之後,還要再度西進,這費用,可就更高了。”
“朝廷眼下所有水師戰船加起來才多少,合適運兵的海船又有多少,這壹戰要打起來,朝廷自己不算,還需征調民間海船,不容易啊。”
錢謙益說道:“可是元輔啊,這壹戰若是打贏了,僅僅南洋的利益,就足夠朝廷回本還能收獲更多了。”
“泰西之地的國家無比推崇我大明的絲綢瓷器和茶葉,這些東西只要運到泰西之地,那就是千百倍的利潤,可為朝廷提供無數稅收,更何況如今朝廷工業發展,各種商品都需要壹個渠道壹個市場,還有什麽比崇尚我大明又有足夠金銀的泰西之地更合適的嗎?”
“若朝廷船只不夠,征發民間船只絕對可行,東南沿海必定支持朝廷的舉措,甚至可以為王先驅。”
“只要先把南洋控制下來,朝廷和民間有了足夠的獲利,後續征西洋,征泰西,都可發行股票籌備資金,民間絕對願意為朝廷效力,甚至戰費都不用朝廷出錢。”
錢謙益都說到這了,張好古也是笑道:“錢相啊,妳壹個東林君子,張口閉口就是征討西夷,謀取利益,這不是儒家之言吧?聖人學說裏可沒教這些啊。”
錢謙益則是很驕傲的說道:“聖人之言,乃是教導百姓之言,而泰西蠻夷又如何算得上我大明臣民?”
“眼下他們不識詩書禮義,不知道德仁義,肆意劫掠他國,欺淩弱小,宛如禽獸行徑!朝廷發王師,討伐蠻夷,正合聖人之言,此乃教導西夷,讓其沐浴王化之舉。”
“日後,必定要將聖人學說廣播西洋之地,讓其知曉詩書禮義,明白道德仁義,讓他們沐浴王化,成為我大明之順民。”
看著眼下完全變了個模樣的錢謙益,張好古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天知道接下來東林黨會朝著什麽方向狂飆猛進?
不過照現在來看,錢謙益的言行舉止倒是非常契合當下,稱得上是好變化了。
錢謙益見張好古問了這麽多,心裏感覺有戲了,立刻問道:“元輔啊,這征討紅夷人壹事?”
張好古笑道:“征夷策是個好東西,就是準備的還不夠充分。”
錢謙益明白了:“那老夫再籌備籌備,弄得完善壹些。”
張好古給錢謙益提了個醒:“錢相所說的弄壹個公司,推行股票,這件事我覺得可行。”
“這方面,錢相可以想想,下下功夫。”
送走了錢謙益後,張好古笑著搖了搖頭:“利益面前,謙遜仁義可是真不值壹提,這東林黨人的轉變,還算及時。”
“再慢壹點,估計就真的什麽都不剩了。”
抿了口茶,張好古開始書寫壹些東西,朝廷早就決定要對紅夷人下手,南洋的利益朝廷是不可能放棄的。
既然錢謙益想明白了,那張好古就可以做壹些準備了。
壹封封調令被張好古寫出來,他需要大明在江南的十余萬新軍開始進行籌備,這壹戰征伐南洋紅夷,考慮氣候環境因素,北方的新軍必然不適應,哪怕到了南洋也需要數個月來適應當地環境氣候和蚊蟲。
因此這壹戰以南方新軍為主。
江南的三大營裏,朝廷共有新軍十三萬,這十三萬新軍,張好古預計調動的人數不會超過三萬。
三萬左右的新軍,配合水師,足以碾壓南洋了。
作戰從來不是壹個簡單的事,前期籌備的多麽詳細都不為過。
大明如今重火器,以火銃和多種重型火器配合為主,南洋作戰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後勤,火藥,彈丸這些東西如何補充,畢竟大明制式的火藥和槍彈可不是南洋那些粗制濫造的火藥能比的。
若要統轄數萬大軍,完善後勤,張好古壹人肯定是不夠的,他所做的也不過是讓江南的新軍做好準備,讓方雲出他們提前訓練新軍,儲備彈藥火器,靜候朝廷命令。
同時關於糧秣和其他物資,張好古也已經開始下令,江浙福廣這東南沿海的衛所都要調動起來,為大軍在沿海行進籌備物資,提供糧秣。
同時交祉之地也會動員起來,給大軍提供港口和行軍資源。
這壹戰,是以大明南國之力來對南洋的紅夷人進行碾壓式的打擊,壹戰之下必須要保證紅夷人被直接打死,不給他們任何掙紮的余地。
大明王師百戰百勝的名號可不能斷在南洋這塊地方。
將壹份份寫好的命令蓋上印章後,張好古輕輕呼出口濁氣:
“南洋之戰,是時候了。”